开启辅助访问

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现在注册 找回密码 切换到宽版
川崎北京金港店
宗申赛科龙
银钢摩托
天津善驰轮胎

威风堂机车网-论坛

查看: 12059|回复: 2

1980-2019,美剧在中国的39年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9-7-10 16:1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1.戴麦克镜的“后进青年”

        一切都要从1980年说起。

        这一年,上海某单位评选先进典型,一张选票上出现了一个洋名:麦克·哈里斯。

        唱票时,单位里的年轻人听到这个名字,纷纷大笑;而老领导们却皱起眉头,“后进青年”四个大字在他们的脑海里浮现。

        这个麦克·哈里斯何许人也?

        他是中国历史上引进的第一部美剧——《大西洋底来的人》的男主角。小伙长得,用本山大叔的话来说就是比较帅呆了,男女青年无人不爱。


麦克·哈里斯

        迷上麦克的男女青年,当时打心眼里都感谢总设计师。

        1979年总设计师访美时,签署了一揽子文化交流的项目。1980年初,作为交流项目之一,中央电视台开始于每周四晚播放科幻电视剧《大西洋底来的人》。



        美剧在中国的历史进程,就此开启。

        《大西洋底来的人》讲述了亚特兰蒂斯最后的幸存者“麦克·哈里斯”在地球发生的故事,是一部剧情也没有太多冲突刺激、尺度也相当“纯净”的科幻片。

        但在那个中国人民刚刚告别十年动乱,开始再度睁眼看世界的时刻,这剧的意义不可低估。忠实观众,编剧史航回忆这部美剧时感慨:


        我们之前在自己的国家里斗来斗去,突然发现别的国家的人不用斗来斗去,于是会关心他们是怎么生活的。不光人类,还关心天上的鸟怎们活着,海里的鱼怎么活着。知道了大自然更多的东西后,内耗的心思会弱些,起码不至于更想把自己的领导打成右派,或者检举自己的隔壁是美国特务。

        除了在精神上感悟出深刻观后感,追剧青年们还效仿主角麦克·哈里斯,对自己的外在形象进行全新改造,争当潮人——主角麦克·哈里斯戴的“蛤蟆镜”,一度被称为“麦克镜”,成为当时的时尚青年的必配装备,是整个80年代的潮流Icon。

        很多历史照片,就记录着这股潮流。


“麦克镜”青年

        但是,在那个乍暖还寒的历史时刻,《大西洋底来的人》曾被视为资产阶级“毒草”,同邓丽君的“靡靡之音”一道被批判过。而追剧青年们模仿主角的爱美之举,遭到了老顽固们的猛烈炮轰。

        一些批评“后进青年”的宣传画上,反面形象们戴着“麦克镜”,手提收录机,穿着喇叭裤,被视为腐化堕落的异类。

        但也正因如此,追剧青年们戴“麦克镜”的行为,在当时却有着冲破旧束缚、旧禁忌的意义。

        时光一去三十多年,“后进青年”与“老顽固”谁代表着时代的潮流,谁沦为了历史的笑话,已经一目了然。

2.加里森Cos风波

        戴起“麦克镜”,只是中国青年追剧的开端,更加生猛的故事还在后头。

        1980年10月,央视引进的第二部美剧《加里森敢死队》开播,每周六晚8点播放一集。



        不论是从观众人数来看,还是从热度持续的时间来看,《加里森敢死队》都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“现象级”的美剧。

        在80年代,《加里森敢死队》的地位相当于今天的《复仇者联盟》,也可以相当于90年代的《古惑仔》。

        本来还以浓眉大眼的样板戏英雄们为偶像的年轻人,因为这剧受到新鲜炸裂的冲击。

        剧里的几位主角,除了“头儿”是一位美军“干部”,其他都是从监狱里捞出来的囚犯,属于要被批斗的“黑五类”。


《加里森敢死队》海报直到今天,仍有不少人喊自己的领导为“头儿”

        与其说他们是“英雄”,不如说是因为时代而被卷入战争的“反贼”。这些反贼就像梁山好汉一样,个个身怀绝技,有像时迁一样的神偷,有擅长溜门撬锁的盗贼,有演技高超、擅长坑蒙拐骗的“戏子”。

        其中人气最高的,当属人狠话不多的“酋长”,擅使一把飞刀。不计其数的青少年都想变身成为现实版“酋长”,于是买一把蝴蝶刀开始苦练。一时间,全中国不知有多少大树成了他们的靶子,被戳得遍体鳞伤,可怜极了。


人气担当“酋长”

        当时,国人的文化娱乐选择特别少,电视还没有成为大众消费品。即便是在大城市里,每百户家庭拥有的电视机数量都不到10台。情节刺激,打斗激烈的《加里森敢死队》,在那样的年代里,足以制造万人空巷的场面。

        如饥似渴的观众们,追剧劲头比咱们找《权力的游戏》《行尸走肉》下载资源的劲头要猛多了。赶上首播的时候,就连小偷也得给自己放个假,找地儿看电视去。


80年代追剧场面

        不过,同只是遭遇一些老顽固Diss的《大西洋底来的人》相比,《加里森敢死队》的命途更为坎坷。这部26集的电视剧播完第16集后,出现了一行黑底白字:

        
本剧播放完毕

        这下可急坏了追剧的观众,弄不明白怎么回事的他们,纷纷给中央电视台写信追问真相,这成了CCTV历史上的大事件。

        那些信纷纷石沉大海,剧迷们只能一天又一天地等下去。《加里森敢死队》在央视就此断更,这一断,就是11年。

        这11年里,电视台没再重播过加里森,而百无禁忌、啥片都有的录像厅,成了新兴的风口。很多录像厅老板把《加里森敢死队》当成最大卖点,青年们趋之若鹜,开启地下追剧生涯。


80年代录像厅

        而《加里森敢死队》重回地上,已是1992年的事情了。那一年,总工程师在南海边写下诗篇,确保改革开放的步伐不可阻挡后,这剧的后10集才得以在央视继续播出。

        2003年8月,《中央电视台的第一与变迁》出版,给出当年为何停播的答案:“这部26集连续剧播放一半时,被认为是一部打斗胡闹的纯娱乐片,没有多少艺术价值而停播。”

        然而在很多相关资料里,我们还能找到更深层的原因。

        虽然只是一部美剧的停播,但要说透这些原因,还得回到它的时代里去看。

        1980年,也就是《加里森敢死队》开播的这一年,中国的大新闻之一,是持续25年之久的上山下乡运动结束了,大批知识青年返城待业。尽管高考已经恢复,但录取率远远不足以让大多数待业青年考上大学,就业压力比现在大得多。

        当思想苦闷的待业青年们遇见《加里森敢死队》,纷纷借用这个电视剧的名字,自嘲自己上的是“家里蹲大学”。

        不过还有一些躁动青年的荷尔蒙,无法通过自嘲来释放。在社会上难寻容身之地后,它们很容易被点燃为不安定的火焰。

        一时间,很多待业青年也拉上几个狐朋狗友,组成自己的“敢死队”,练习飞刀、吸烟喝酒甚至盗窃抢劫。很多案件一查,作案的都说自己是模仿《加里森敢死队》。


当时的媒体报道

        甚至连唐山菜刀队这样引发1983年严打的大规模流氓组织,也被一些人和这电视剧扯上了关系。

        这恐怕是中国青年追剧史里,最生猛,却也最出格的故事了。

        命苦不能怨政府,点背不能赖社会。这些追剧狂人们违背道德也违背法律的“Cosplay”,没有任何理由不被铁拳猛锤。

        而在那样一个不安定时期,对撩拨社会青年荷尔蒙的《加里森敢死队》禁播,也完全可以理解。

        但如果将当时的社会动荡,都让一部电视剧背锅的话,也没有什么说服力——难道眼上蒙了几十年的红布,到头来还不如几集美帝的电视剧好使?

3.从正大剧场到《越狱》

        虽然美剧在80年代的步伐有些磕磕绊绊,但在轰轰烈烈、不可阻挡的改革开放洪流冲击下,自80年代末至今,不断有新的现象级美剧诞生。

        在这里我们就做个简单盘点:

        1988年,上海电视台引进《神探亨特》,此剧热度持续至90年代。亨特有魅力,他的搭档迪迪·麦考尔有颜值,这部侦探剧兼具偶像剧的作用。剧中两句经典台词——“你有权保持沉默,但你所说的一切都将成为法庭证供”“上帝安排的”,被中小学生一遍遍模仿,堪称时代之声。




亨特和迪迪·麦考尔

        到了90年代,于1990年4月21日开播的《正大综艺》子栏目——《正大剧场》,令美剧在中国的历史进程迎来一段黄金岁月。

        《侠胆雄狮》《霹雳游侠》《女超人》《环游地球八十天》等等剧集,成为很多70后、80后的美好回忆。


《正大综艺》开场片头

《侠胆雄狮》可以说是一部现代都市版“美女与野兽”

《霹雳游侠》讲述是警官麦克·奈特与智能跑车“基特”伸张正义的故事

《霹雳游侠》开场

不能不提的还有《女超人》

        但如果要选出90年代最现象级的美剧,最没有争议的答案只能是《成长的烦恼》。


《成长的烦恼》片头

        1990年,166集的美国情景喜剧《成长的烦恼》在上海率先开播,此后又在各大省市台、中央教育台反复重播,尤其是每逢暑假,它的存在感丝毫不逊色于《西游记》。

        许多年以后,很多人还能随着那熟悉的旋律哼唱起片头曲《As long as we got each other》,然后想起曾经陪自己度过炎炎夏日的那一家子:爸爸杰森、妈妈麦琪、哥哥迈克、姐姐卡罗尔、弟弟本恩。






尚未成名的布拉德·皮特与17岁的“小李子”也参演了《成长的烦恼》



        进入21世纪后,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为中国千家万户送来了价格亲民的电脑与MB级别的宽带。曾经坐在电视前不可自拔的少年们,被互联网拽到了电脑屏幕前。

        看美剧这件大事,就此发生了革命。“搬运”美剧的生产力发生剧变,广大人民群众再也不需依赖各大电视台的译制,转而追随各大美剧社区、下载站与字幕组。

        2002年左右,F6联盟等最早的美剧论坛诞生,从其域名“friends6”可以看出《老友记》(又译《六人行》)的启蒙地位。



        不过互联网时代的美剧元年,一定属于2005年。而互联网时代的第一部现象级美剧,一定属于《越狱》。



        为啥?因为第一部现象级美剧《越狱》在这一年开播。它的火爆程度固然不能与《追捕》《三国演义》《西游记》这些电视时代的“现象级”相比,但却创造了互联网时代难以重现的盛景。

        如果你穿越回2005、2006那两年,然后再去趟网吧,会有相当大的概率会碰见一半人都在追《越狱》的壮观景象。追剧阵营势力之强大,完全可以和《魔兽世界》、CS这些热门游戏相抗衡。

        曾有外国机构统计,中国至少有几千万人看过《越狱》,比全世界其他国家、地区的总和还要多。



        总之,《越狱》让很多人开了眼,颠覆了他们对于电视剧的传统认知。“季播”的概念也就此深入人心,每周等更新的习惯从此开始形成。

        《越狱》的火爆,令整个互联网上的美剧生态圈如同坐上火箭一般向前迈进。美剧网站、美剧社区、百度越狱吧如井喷一般涌现;人人、破烂熊、伊甸园、风软等字幕组的名字从此深入人心,这些字幕组的成员很多是只干活不要钱,可以说他们身上闪烁着共产主义的光辉。

        现在,尽管轰轰烈烈的“越狱热”已成过去,但它对美剧在互联网上的传播生态乃至兴趣社群的影响,仍在持续。



        同之后的《生活大爆炸》《绝命毒师》《行尸走肉》《权力的游戏》《毒枭》《西部世界》等热门作品相比,《越狱》远远算不上最出色的美剧,第二季之后的剧情出现十分明显的崩坏。但在互联网时代的美剧历史进程中,它始终是最有意义的结点。

4.当我们追美剧时,我们到底在追什么?

        不过,自美剧进入中国以来,总会时不时地被裹挟进意识形态的斗争中。

        80年代,美剧曾被指责是“资产阶级毒草”,模仿《大西洋底来的人》男主角戴上“蛤蟆镜”的潮人们,被老顽固们定性为“后进青年”。


戴蛤蟆镜的后进青年

        90年代,追美剧的青年少年,被看成是美帝搞“和平演变”的对象;新千年后,“文化入侵”的论调再度泛起。

        直到现在,你随便逛逛互联社区或者社交媒体,依然有可能听到抵制美剧的声音。



        而引进正版美剧的道路,也充满坎坷。前几年,搜狐、优酷等视频网站引进《行尸走肉》《生活大爆炸》《无耻之徒》等正版美剧的行为就遭遇重创。

        刚刚完结的《权力的游戏》,也闹出不大不小的风波:直到5月24日,腾讯视频依然未能播出最后一集,而按原计划,它应该在5月20日9时与美国同步上线。


截至5月24日,第6集依然没有播出

        对此,官方给出的原因是:因介质传输问题,第6集未能如期上线——这个原因有着浓烈的神秘学色彩。

        这些坎坷,这些风波,在动不动就提什么“文化入侵”的人看来,或许是值得肯定的正义之举,是值得欢呼的“阶段性胜利”。

        这些年我们追的美剧并不是什么“文化入侵”。

        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,我们看到的美剧,从提供下载资源到进行字幕制作,几乎都是中国剧迷们的自发行为,有很多字幕组还是无偿进行翻译、制作,闪烁着共产主义精神之光,这里边没有任何“美帝”或是其它别有用心的组织的威逼利诱。

        一句话,看美剧,是我们自由的、自主的选择,很少有人给美剧买热搜、买流量,更没有人强行侵占我们的电脑、手机,把我们绑在凳子上,用支架撑起我们的眼皮,强迫我们看。

        更何况,有大量美剧并没有为美国歌功颂德,反而揭露着美国的阴暗,让我们更能看清美帝的丑恶嘴脸,感受美国人民的水深火热。

        跟国内很多靠批判美帝吃饭的人比起来,这些美剧对美帝的抨击更深刻,开火更猛烈。

        比如《纸牌屋》戳穿了美帝民主政治背后的肮脏龌龊,《暴君》在讲美国的民主自由思想在中东吃瘪甚至引发灾难,《无耻之徒》更是美国家庭剧中的一股泥石流,丧到极致,始终都在讲美国底层人民如何在屎一样的生活中挣扎。

        《新闻编辑室》更是在第一季第一集就抛出一个议题:为什么美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?然后用有理有据的精彩驳斥,推翻了这个根本不成立的问题。


《新闻编辑室》告诉你:美国根本不是最伟大的国家

        谁也不愿把自己牵扯进意识形态这么沉重的事情里,我们追美剧,不过是因为想看好剧而已。

        回顾39年以来能够成为现象级的美剧,尽管风格各有不同,水平各有高低,但却都在不同的时间点里,或颠覆着我们的认知,或戳中了我们对美好的憧憬。

        80年代,《加里森敢死队》颠覆着我们对于“英雄”的定义,他们未必是绝对无私、绝对正确的高大全人物,也可以有缺点、有七情六欲;

        90年代,当全社会都在为独生子女操心,担心这些温室花朵成了“垮掉一代”的时候,《成长的烦恼》为我们展示了另外一种家庭关系:爸爸和儿子可以是朋友,父母可以向子女传授一些“早恋经验”;


《成长的烦恼》里哥哥弟弟一起玩美版红白机

        到了2005年,《越狱》在那个韩国肥皂剧统治电视机的时代掀起一股风暴,让无数苦韩剧久已的青年们大呼过瘾。原来电视剧不必拖拖拉拉,屁大点事就能演个几十集,而是可以和电影一样,节奏紧张,悬念迭出。

        2011年《权力的游戏》的开播,更是美剧全面走向巅峰的标志。它不输《指环王》的史诗气质,饱满生动的角色,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,杀起主角来毫不留情的残酷剧情,一次次引起我们的热烈讨论。



        而《老友记》《生活大爆炸》这些讲述普通人友情爱情的情景喜剧,也让我们这些被世俗生活所困的芸芸众生,仿佛拥有了另一段人生经历。



        这些经典美剧被我们热捧,原因有很多:拥有极大的创作自由,可以让我们见识国剧少有尝试甚至从未尝试的题材;故事精彩令人一看就停不下来;角色有魅力舍不得让他们领盒饭、下线;大尺度场景能够满足我们的猎奇心理;能够让我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、更丰富的人生。


权游第8季豆瓣评分不过7.2,美剧的粉丝风气与饭圈明显不同

        但诸多原因中,没有一点是因为它们来自美国。

        追美剧,从来不等于追美国。美剧里的烂剧,也一样会被我们唾弃。

        归根结底,能让我们追起来的,与其说是美剧,不如说是好剧。

        能够让我们拥有难忘美好体验的电视剧,不论它是外国的还是中国的,是美国的还是俄罗斯的,是印度的还是尼泊尔的,是地球的还是火星的,都一样可以赢得我们的热爱。

        这是身为一个正常人,心底对于美好电视剧的向往,无关东方西方差异,无关任何意识形态。

        我们追精彩的美剧,跟喜欢可口的美食,寻找好听的音乐,追求可爱的姑娘,迷恋美丽的风景,关注班长这样带劲的公众号一样,是生而为人的本能。

        搞不清这个问题的本质,一味将美剧、外来文化看成洪水猛兽、喊打喊杀的人,只有一个结局:和80年代那些抨击“后进青年”的老顽固一样,沦为历史的笑话。

        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思想、不同的声音,它们汇聚到一起,让这个世界丰富多彩。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思想里,从来没有老顽固们的一席之地。假如有一天他们的声音彻底消失,相信所有人都不会有半点惋惜,只会起立,鼓掌,欢送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        每一年,每逢重大的、可以被写进中学教科书的历史事件,总是会有人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。今天在这也讲一段历史,让老顽固们也铭记一下:

        1957年的一个夜晚,两名苏联士兵在漆黑之中爬过东柏林的栅栏,闯到一个刚刚熄灯的西德哨站里。哨站的人急匆匆地打开灯,把两名入侵者团团围住,结果发现他们看上去相当可怜,满身污迹、惊恐不安,就像是穿着不合身军服的孩子。

        经过一番紧张盘问,哨站的人得知他们是来投诚的。一个懂俄语的人问他们:“你们为什么冒这个险?”

        其中一个苏联士兵,身体仍然在发抖,但却用坚定的声音回答说——

        
“我们的长官,不让我们听猫王。”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9-12-11 18:37 | 显示全部楼层
时光一去不复回 往事只能回味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9-12-13 22:00 | 显示全部楼层

时光一去不复回 往事只能回味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现在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秃子收车
碣石阿烈点单车 杜卡迪

QQ|手机版|小黑屋|威风堂机车网-论坛 ( 京ICP备17057880号-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6042 )-联系:13701124377

GMT+8, 2024-3-29 04:15 , Processed in 0.158236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